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行政审批公示公告

 

关于对江西纵胜新材料有限公司5G应用产品新材料研发生产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作出批复决定的公示

来源: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 发布时间:2025-02-19 15:25:1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本项目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2月19日-2025年2月25日(5个工作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7-3558862

通讯地址:龙南政务服务中心三龙南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审批业务科

项目名称

江西纵胜新材料有限公司5G应用产品新材料研发生产扩建项目

建设地点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5G智能科技园16#厂房

建设单位

江西纵胜新材料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江西源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概况

江西纵胜新材料有限公司5G应用产品新材料研发生产扩建项目(项目代码:2407-360727-07-02-723928)位于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5G智能科技园16#厂房,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4%。项目厂区中心坐标为东经114°49′45.808″,北纬24°50′56.538″,总建筑面积49676.63㎡。

项目建设内容:厂房1F、厂房2F、厂房3F等主体工程;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成品暂存间、来料开箱间等储运工程;办公区、办公室、消防室、食堂、宿舍、检验室辅助工程;给水、排水、供电、供气、消防等公用工程;废气治理、废水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噪声治理、风险防范环保工程。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人员由公司调配,不新增人员,全厂共1000人,全年工作300天,每天3班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时。

建设单位决定在“原有项目”上进行扩建,依托现有闲置生产厂房、仓库、办公室及配套工程。拟购置喷涂线、镀膜机等主要设备,项目扩建完成后,可增加年产手机电池后盖3000万个。即全厂设计总产能为年产手机电池后盖及平板电脑后盖7000万个、半固化片150万米、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复合材料侧板720万米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项目为改扩建项目,依托现有工程扩建产能,不新增主体工程,施工期无需土建,仅为新增设备安装,因此本次评价不对施工期影响进行分析。

(二)营运期

1、环境空气防治措施及影响

1)有组织废气:配胶废气、上胶废气、浸渍废气、烘干废气、固化废气、压合废气、印刷废气、擦拭废气、洗枪废气、上胶设备清洗废气收集后经“沸石转轮+RTO蓄热燃烧”处理达标后由一根26m高排气筒排放(DA001);镭雕废气收集后经“布袋除尘器+二级活性炭吸附”处理达标后由一根26m高排气筒排放(DA003);喷涂废气收集后经“水帘柜+气旋喷淋塔+高效过滤器+沸石转轮+RTO蓄热燃烧”处理达标后由两根26m高排气筒排放(DA001、DA002);外形加工废气收集后经“布袋除尘器”处理达标后由一根26m高排气筒排放(DA004);锅炉废气收集后经“低氮燃烧”处理达标后由一根26m高排气筒排放(DA005);RTO燃烧尾气收集后经“气旋喷淋塔+高效过滤器”处理达标后由两根26m高排气筒排放(DA001、DA002);食堂油烟收集后经“油烟净化器”处理达标后由专用烟道引至楼顶排放。

2)无组织废气:项目无组织废气主要为未收集的有机废气、粉尘等,以无组织形式排放,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选择先进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废气的排放量;通过加强车间通风、加强厂区绿化等方式,减少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废气VOCs(以TVOC计)排放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汽车制造业》(DB36/1101.5-2019);丙酮参照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DB36/1101.2-2019);颗粒物、RTO焚烧尾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限值,VOCs(以非甲烷总烃计)无组织排放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燃气锅炉标准;食堂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大型排放标准。

项目必须通过加强物料在贮存和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做好原料运输、管道和生产设备密封,严格防止跑、冒、滴、漏,减少污染物无组织外排;在各车间墙壁安装排风机进行换气,将产生的无组织废气及时排至室外,保证良好的作业环境;生产厂房、厂区周边进行绿化,种植灌木、冬青等绿化植物及草坪,形成多层次隔离带与防护林带,以降低项目无组织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另外,环评要求以厂房划定卫生防护距离,在卫生防护区域内今后不得迁入人群居住、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

2、废水防治措施及影响

清洗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水喷淋废水经处理后回用,定期更换作危废处置,不外排;设备冷却废水排入东江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拖地废水经“沉淀池”预处理后排入东江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东江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初期雨水收集后采用“混凝沉淀池”处理后外排。

运营期外排废水执行东江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东江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

3、噪声防治措施及影响

项目产生较大噪声的设备主要为各种机械设备,为了减轻生产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采取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保证项目建成营运后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采取以下具体噪声防治措施:

1)在设计和设备采购阶段,应优先选用先进的低噪音设备,从声源上降低设备本身噪音。风机等动力设备选用满足国际标准的低噪声、低振动设备,通风系统的风机也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同时主要应选择本身带减振底座的风机。

2)在设备安装时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减振、隔声措施。风机考虑加设隔声罩和安装减振装置,风机出口处安装消声器,排风管道进出口加柔性软接头,降低风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求企业选用噪声值较低的空压机,将空压机放置于独立房内使用,配备吸声海绵,底座安装防振垫。

3)建筑物隔声。项目所有生产设备均布置在车间内,因此噪声源均封闭在室内。车间所有门窗均采用双层隔声门窗,平时生产时尽量少开门窗以封闭隔声,加强生产车间门、窗的密闭性,并可在车间内壁及天花板等铺设防火隔声材料。

4)日常生产需加强对各设备的维修、保养,对其主要磨损部位要及时添加润滑油,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而产生的高噪音现象。

经过处置后,噪声可满足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影响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库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的要求设计、建造和管理,要求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采用抗渗混凝土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进行防腐、防渗。

2)危险废物

项目拟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危废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上述危险废物的移交要求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登记危险废物的转出单位、接收单位、危险废物的数量、类型、最终处置单位等。

危废暂存库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设计、建造和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①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②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贮存分区,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

③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④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 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⑤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贮存分区。

⑥贮存设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生活垃圾

项目生活垃圾在厂区内设置垃圾桶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均得到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无较大影响。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影响

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

1)源头控制措施

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污水收集、储存和处理构筑物、管道设备等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管线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尽可能地上敷设和放置,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2)分区防控措施

为确保本区域地下水不致受到该项目污染,将项目厂区是否为隐蔽工程,原料泄漏是否容易发现和能否及时得到处理作为污染防治分区的划分原则,据此将厂区不同区域划分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三大区域。重点防渗区是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风险程度较高或污染物浓度较高,需要重点防治或者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一般防渗区是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但危害性或风险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简单防渗区为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区域。

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影响

项目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应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防控、跟踪监测”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

1)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减少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管线敷设应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明渠明管,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

2)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厂内污染区地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即在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送至资质单位处置。末端控制采取分区防渗的原则。

3)污染监控体系:实施覆盖生产区的土壤污染监控系统,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及时发现污染、控制污染。

4)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一旦发现土壤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土壤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

公众参与情况(摘自环评报告)

2024年8月15日至2024年8月28日在国家级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网站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2024年10月8日至2024年10月21日在国家级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网站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2024年10月17日和10月18日在信息日报进行了登报公示。项目环评和网上公示期间未收到周边居民的反对意见。